当前日期: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中国科技网)立足“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 这项技术两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时间:2022-03-09  来源:     点击数: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在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特别注意到了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等内容。

“玉米和大豆是同季旱粮作物,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既要保证玉米产能不减,又要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需要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吴德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由该校杨文钰教授团队用22年时间进行科技攻关所形成的原创技术,于2020年、2022年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并连续1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什么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项技术为我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出哪些贡献?3月7日,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破解作物套种瓶颈 玉米不减产大豆增一季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来源,在我国产需缺口较大。同时,随着我国玉米工业消费的增加,近年来玉米也出现产不足需的现象。

早在22年前,川农大教授杨文钰就开始带领团队研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团队研究发现,在旱地长期进行小麦、玉米、甘薯三种耗地作物套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小麦玉米产量受到影响。于是杨文钰提出,以能养地的豆科作物代替耗地作物甘薯的发展理念,这便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雏形。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间套作费工费时,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该技术团队成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说,玉米和大豆套作属于高低位作物配置,而传统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光资源与养分资源协同利用理论指导,大豆产量不高,而且倒伏严重。

“而新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破解了间套作高低位作物不能协调高产与绿色稳产的难题,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雍太文说,为实现玉米、大豆双高产的发展目标,科研团队先后完成核心技术创新、高产样板示范、配套农机研发三大任务,研发了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营养调控、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机播机收等关键技术,为扩大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能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图(图左为带状套作、图右为带状间作) 

两次写入“一号文件”  今年将推广1550万亩

“2021年专家测产表明,四川省仁寿县百亩示范片玉米亩产569.63公斤,大豆亩产122.3公斤;山东省肥城市玉米、大豆实测亩产分别为542.08公斤和114.36公斤……”细数该项技术带来的最新成果,雍太文说,自诞生以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备受肯定。“2019年,杨文钰教授牵头完成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仅在四川,通过大力推广此项技术,过去5年玉米产量增加10.6亿斤;大豆扩面155万亩、增产近5亿斤。”他说。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三五”以来,四川省科技厅围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创新需求,先后安排科技项目19项,支持开展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生长模型研究、大豆耐荫品种改良及示范推广、关键环节装备研发等;先后筛选适宜大豆新品种28个,研发关键共性技术3项,研制机具装备5台(套)。“目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四川成为全国大豆产量第三大省、西南成为全国第三大优势产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负责人说。

在今年下发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是继2020年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再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数据显示,2022年,农业农村部拟在全国16个省(区、市)组织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50万亩。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

未来拟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三农’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让我进一步看清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时与势,看懂了目标与任务,看到了发展重点与奋斗路线。”吴德说,“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好、推广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川农担当。”

在今年两会上,吴德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建设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和“关于开发新型蛋白饲料资源,降低大豆进口量”两份提案,力求大豆的增产与减耗两手抓、两手硬。

他建议由四川农业大学牵头,与全国优质的农林高校和涉农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成立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农机装备研发为重点,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复合种植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统中种、管、收等关键环节的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起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的国家研究应用平台。

“同时,大豆不仅关乎口粮安全,还关乎饲料粮安全。目前我国畜禽肉(蛋)产能稳定在1.2亿吨,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量将达到5400万吨,而这些蛋白质饲料资源又主要来自大豆。”吴德说,要从根本上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大豆消耗,就要从国家层面设立相应的重大科研专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技力量加大非常规蛋白饲料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启动修订新版畜禽饲养标准,优化饲料配方结构,提高地方饲料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我国特色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地方种质资源,开发对蛋白需要量较低的特色猪种,从根源上降低饲料对豆粕的需求量。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3/4871c6d40bd744b199b5983259d3b9ce.shtml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 2021 版权所有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